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何被规范
更新时间:2023-12-07 1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规范是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伤期间工资不发,劳动者可以找人社局进行处理,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时效是一年。
一、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如何被规范
1.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2.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3.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4.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按因工死亡处理享受全部的工亡待遇。
5.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待遇。
二、
工伤期间工资不发找哪个部门
工伤期间工资不发,找人社局处理。工伤期间,职工的工资应由所在单位支付,工伤期间原工资待遇不变,如果所在单位不愿支付,职工可以找人社局投诉。向人社局说明情况,可以拿单位不发工资的证明找人社局。如果找人社局投诉无果,那么可以向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人社局是行政单位。
人社局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社会人士就业、失业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安排和管理;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就是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人社局是由人事局、劳动局、社会保障局组成。以往的年代还有人事局、劳动局、社会保障局,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中,人事局、劳动局和社会保障局逐渐融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人社局。

三、
工伤期间工资仲裁的期限
找法网提醒您,仲裁时效是一年。就工伤赔偿和用人单位产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从工伤争议产生时开始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比例是多少?
针对工伤期间工资发放,应首先确认员工工伤期间,然后计算原工资待遇,接着根据地区平均工资调整发放金额,最后确保按月足额支付。
解释:在处理工伤员工的工资发放时,单位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确认员工的工伤期间,这通常由相关机构进行认定。其次,计算员工在工伤期间的原工资待遇,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然后,根据员工所在地区的平均工资标准对发放金额进行调整,确保不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最后,单位应按月足额支付工资,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一流程的目的是确保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
工伤期间被工厂移出工作群并停止发放工资怎么办
遭遇工伤期间被停发工资的情况,您应当知道在工伤期间工资是应正常发放的。您可以首先尝试与工厂协商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协商没有结果,您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在投诉仍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您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的流程有助于您快速有效地解决工伤期间的工资纠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