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行为中是否存在犯罪中止
更新时间:2023-12-06 23: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共犯行为中存在犯罪中止,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包括的情况有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特征是行为人主观上有中止犯罪的决意。
一、
共犯行为中是否存在犯罪中止
共犯行为中存在犯罪中止。行为人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即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共同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第一,所有共同犯罪人共同中止其共同犯罪,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第二,某一共同犯罪人的犯罪中止。
二、
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中止有如下特征: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
2.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
3.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找法网提醒您,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4.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三、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点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异同点首先是二者都未达到犯罪的目的,二者的区别如下: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
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这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共同犯罪是不是会有中止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共同犯罪中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的心理;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且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未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则应对其减轻处罚。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共同犯罪存在犯罪中止吗
共同犯罪中止是在共同故意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共同犯罪的中止不仅要求行为人本人退出共同犯罪,停止其本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且还要求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未能阻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施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不算中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共同犯罪可否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人犯罪中止构成共同犯罪。共犯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动中止犯罪的行为。对共犯中止一般适用“一部既遂,全部既遂”原则,除了中止者自己有中止行为,还应当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不能使共同犯罪出现既遂结果,否则仍认定为共同犯罪。
<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二十四条<br/>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br/>
第二十五条 <br/>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