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多久可以强制执行
更新时间:2023-09-28 02: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的3个月内可以强制执行。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行政处罚包括了警告、行政拘留、没收违法所得等种类。行为人被采取行政处罚的,不会留下案底。
一、
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多久可以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的3个月内可以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在法定期限不申请复议或者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在催告书送达10日后当事人仍然没有履行义务的,行政机关可以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
行政处罚的种类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处罚包括以下六种。具体如下:
1.警告、通报批评;
2.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4.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5.行政拘留;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
行政处罚会留下案底吗
行政处罚不会留下案底。案底是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为"前科"。个人的刑事犯罪记录,存于当地或上至国家级的档案中,是自然人的历史另类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处罚决定书会不会强制执行
法律分析:
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一定会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行政决定后,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决定的期限内不履行义务的,具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因此,对于行政处罚来说,只有当事人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有权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另外,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如果经催告当事人履行了义务,也不必强制执行。
具体执行措施包括:
1.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2. 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3.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机关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载明履行义务的期限、方式以及涉及金钱给付的明确金额和给付方式等事项。同时,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
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强制执行吗?
行政处罚决定是可以强制执行的。如果被处罚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措施。如果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可以在有效期限内请求法院强制执行。具体流程包括:行政机关在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并在催告书送达十日后仍未履行的情况下,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执行对象是不动产,则需向不动产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吗
行政处罚申请强制执行的方式为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资料,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决定书及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的意见及行政机关催告情况、申请强制执行标的情况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