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确权是不是就是房产证
更新时间:2023-11-10 16: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房屋确权不是房产证。房屋确权有争议的解决办法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找第三人进行调解,或者到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一、
房屋确权是不是就是房产证
1.房屋确权证与房产证密不可分。房屋确权证包括房产证。只有同时拥有这两个证明,才能拥有房屋和土地的使用权,这也意味着房屋是合法的,房管局可以查询。
2.房屋所有权是指房屋所有人有权依法出售、风险评估和交易自己的房屋。这是确认房产所有者的一种方法。在法律意义上,房屋租金确认权已经包括房产证。房地产证只是房屋所有人和土地所有人的一种证明,已经纳入房屋所有权范围。房屋所有权仍然是最重要的,它在我们的两房交易或我们自己的房屋风险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 【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二百一十条 【不动产登记机构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二百一十七条 【不动产登记簿与不动产权属证书的关系】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二、
房屋确权有争议如何解决
房屋确权有争议的解决办法如下: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诉讼解决。通过打官司解决,它指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

三、
没有确权的房屋能否买卖
房屋所有人才能出售房屋。找法网提醒您,如果房屋所有权未确定,就不能对该房屋进行买卖。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 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1.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的;
2.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3.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4.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5.权属有争议的;
6.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房屋确权。没有确权,现在还能确权吗?
房屋无产权证不能确权。我国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房屋作为不动产以物权登记为准。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存在没有产权证明的障碍,不能依法登记办理确权手续。
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存在以下情形时,同样不能转让:
1.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符合法定条件的;
2.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3. 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4. 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5. 权属有争议的;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其他情形。
你好。讼房屋确权。诉讼房屋确权
房产纠纷打确权官司应当先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具体包括:房屋产权证或其他权属证明文件,起诉状,原被告身份信息等。房产纠纷打确权官司要有证据证明原产权人。然后按照确权之诉提起诉讼。需要在房产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房屋确权之诉属于不动产纠纷,应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房屋确权时,如何处理未确权的房屋
房屋确权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法律依据:《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