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上诉案件流程规定
更新时间:2023-10-03 00: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诉讼上诉案件流程规定是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待法院的受理、审理和判决。行政诉讼中填写的证据清单应当包括了书证、鉴定结论、视听证据、证人证言等。
一、
行政诉讼上诉案件流程规定
行政诉讼上诉案件流程规定如下:
1.一审程序:起诉、受理、审理、裁判;
2.二审程序:上级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进行审理;
3.审判监督程序;
4.执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
行政诉讼中如何填写证据清单
行政诉讼中填写的证据清单应当包括书证,物证,勘验和现场笔录,鉴定结论,视听证据以及证人证言等。在清单上应该分门别类按照名称、内容、数量等标准进行填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三、
行政诉讼原告有举证义务吗
找法网提醒您,在行政诉讼中,一般情况下,报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而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此外,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若无特殊情况,原告应当提供其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复议上诉流程是什么
申请行政复议的程序:先由当事人提出书面或口头的复议申请,并提交有关证据材料;然后由复议机关决定是否受理;如果决定受理的,再依法进行审理;最后及时作出复议决定;如果不予受理的,则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定。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
行政上诉案件全部流程
行政诉讼上诉的意义是:
1. 通过上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通过上诉,提高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3. 通过上诉,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合法性作出进一步监督。
4. 其他意义。
《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不服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诉讼案件全部诉讼流程,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诉讼流程如下:一、起诉;二、受理: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之后,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其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话,可以决定立案审理。受理与否,是要按照国家审批权对该行为审查的单方面行为结果所决定的;三、审理:(1)审理前准备;(2)开庭审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