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看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的不同
更新时间:2023-09-19 00: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从法律角度看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的区别是手段不同,商品倾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占领市场实施的手段,外汇倾销是一国政府争夺国外市场的特殊手段。
一、
从法律角度看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的不同
从法律角度看商品倾销和外汇倾销的不同:
商品倾销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在控制国内市场的条件下,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外国市场抛售倾销商品,打击竞争者以占领市场。它分为偶然性倾销、间歇性倾销和长期性倾销三类。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手段来达到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能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这是向外倾销商品和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可以起到提高出口商品竞争能力和降低进口商品竞争能力的作用。
因为,货币贬值意味着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比率的降低,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用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故提高了商品竞争能力;反之,进口商品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则提高,故降低了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
因此,可以起到扩大出口和限制进口的作用。
二、
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措施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反倾销的主要措施为:
1.临时反倾销措施,包括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和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2.价格承诺,指倾销进口产品的出口经营者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可以向商务部作出改变价格或者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的价格承诺。
3.征收反倾销税,如果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三、
反倾销税必须满足的条件
找法网提醒您,反倾销税必须满足的条件如下:
1.倾销存在,即产品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格;
2.损害存在,即进口国竞争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或者一项新产业的建立受到严重阻碍;
3.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进口竞争产业所受的损害是由倾销造成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外汇倾销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法律分析:
1. 对贸易外汇的管制:贸易外汇收支是国际收支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各国都重视对其的管制。
2. 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非贸易外汇收支的范围广泛,包括除贸易外汇和国际资本以外的一切外汇收入。
3. 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不同,对资本输出入管制的目的、要求和做法也各不相同。
4. 对黄金、现钞输出入的管制:外汇管制的国家通常也会对本国货币的输出输入进行管制。
5. 对外汇汇率的管制:汇率管制是指政府为削减国际收支、稳定本币价值而进行的汇率管理。
什么是倾销和反倾销
反倾销指我国对倾销的外国商品实施的进行反制的相关措施,包括增加附加税等。我国《反倾销条例》规定,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
征收反倾销税应当符合公共利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三十七条
终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应当符合公共利益。
第三十八条
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