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违法情形的行政处罚方式有什么规定
更新时间:2023-09-17 02: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对违法情形的行政处罚方式的规定有《行政处罚法》,主要包括给予罚款、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应在六十日内提起行政诉讼。
一、
对违法情形的行政处罚方式有什么规定
对违法情形的行政处罚方式的规定有:行政违法行为通常要受到行政处罚。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包括给予罚款,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或者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的处罚。
二、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应该如何办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在60日之内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在六个月之内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
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如果存在下列情形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1.行为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2.行为人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了。
3.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
虽然上述情形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但是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对违法情形的行政处罚方式,法律上的规定有哪些
对违法情形可以进行九种形式的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九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通报批评;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十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行政处罚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被行政处罚对工资是有影响的,具体要以当地的处罚规定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教师被行政处罚当年度的年度考核是不合格等次,第二年度解除后可以是合格等次,在工资上岗位工资降一级,比如原来的岗位工资是八级,降一级后是九级,并且绩效工资也会被扣发。在评职称方面,在近五年内不可以参加职称评审,因为有一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评职称就要五年后近五年年度考核都是合格及以上等次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十四条 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第三十七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
(二)项、第
(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处罚存在哪些违法情形呢,法律的规定有哪些
行政处罚要达到下列条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证据确实、充分的;以及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行政机关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2021年7月15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
除本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
符合立案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
第五十七条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