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程序解读
更新时间:2024-06-27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程序是由当事人依法准备好起诉状,向法院递交提出诉求并提交相关资料,法院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便予以立案,而后开庭审理,最后作出判决。
一、
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程序解读
1.债权人需要写起诉书,起诉书的内容包括原告、被告信息,诉讼的请求,起诉的事实和理由等内容;
2.债权人需要收集民间借贷纠纷的证据。如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
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时提交起诉书、证据等的材料;
4.法院审查案件后符合立案条件的,起诉人要向法院预先交纳诉讼费用;
5.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当事人在出庭审理案件,法院作出判决后,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书;
6.如果一方不执行法院判决书的,在另一方申请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
起诉处理民间借贷纠纷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1.起诉状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起诉状正本和副本均必须提供原件,原告为个人的必须亲笔在"具状人"一栏中签名,原告为单位的,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2.主要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复印件)。包括下列证据:
(1)证明原告诉权的证据;
(2)证明原、被告之间存在起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证据;
(3)证明原告所诉事实、理由存在的证据;
(4)其他可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证据。
3.原、被告的身份证明:
(1)原告为个人的,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必要时提供原告的户籍证明;被告为个人的,提供其户籍证明或暂住证明;
(2)原告为单位的,提供其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原件;被告为单位的,提供其工商登记证明。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三、
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找法网提醒您,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除有特殊情况外,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间借贷诉讼的法律程序
民间借贷诉讼,应先起诉。具体流程包括:1. 提交起诉状和证据;2. 法院决定是否受理;3. 如受理,则开庭审理;4. 法院作出裁判。若法院不予受理,可提起上诉。当事人需遵循法律程序,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民间借贷司法程序怎么走
民间借贷纠纷的开庭程序:
1. 开庭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
2. 开庭时,审判长会核对当事人信息,宣布案由、审判人员及书记员名单,并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诉讼权利义务,同时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4. 无论案件是公开审理还是不公开审理,人民法院都会公开宣告判决。对于当庭宣判的案件,判决书将在十日内发送;对于定期宣判的案件,宣判后应立即发给判决书。
5. 在宣告判决时,法院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对于宣告离婚判决的案件,法院还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程序是哪些
民间借贷诉讼程序是:
1、提交诉状申请立案:债权人可以写一份起诉状然后递交到法院立案厅进行立案;
2、法院发出受理通知:在法院立案之后,人民法院会对债权人发出受理通知等等;
3、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债权人和债务人交换双方的证据;
4、开庭审理与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