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3-10-07 22: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标准是八周岁以上不到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精神病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由具体情况决定。对于其名下有财产的,由其财产承担责任。
一、
怎样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标准
1.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但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以自己的劳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就是16岁以上不满18岁已经工作了的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完全精神病的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了他人损害的,是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找法网提醒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名下有财产的,可以从本人财产中支付尤其造成的他人损害的赔偿费用;不足的部分再由监护人进行赔偿,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其民事责任。

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遗嘱有效吗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的实质要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有哪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为8-18岁。具体处理方式:1. 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 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实施;3. 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多少岁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1.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 未成年人中,十六周岁以上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 八周岁以上的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追认。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年龄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为8周岁以上。具体处理方式:1. 简单民事行为由其独立实施;2. 复杂或重要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3. 监护人应监督保护,防止其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