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专利费用的减免
更新时间:2023-08-29 04: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申请专利费用的减免的流程是当事人提出申请、对是否需要申请费减进行初步评估、进行实质审查等。专利的类型主要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发明专利等。
一、
如何申请专利费用的减免
申请专利费用的减免的流程如下:
1.初步评估:专利权人或其继承人在收到专利费用缴纳通知书后,需要进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申请费减。
2.实质审查:对于专利费减的申请,专利局将进行实质审查,以确定有无违反专利法规定的情形。
3.公开公示:在对符合条件的专利费用减免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后,将其进行公示,并接受公众的反馈的意见。
4.批准:在公告期间无异议的情况下,专利申请者可以获得批准,并通知缴纳费用的人减免部分或全部费用。
二、
专利的类型
1.有实用新型专利。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发明专利。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3.外观设计专利。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三、
申请专利的步骤具体是什么
取得专利权一般要经过是:申请--初步审查--早期公开--请求实质审查--进行实质审查--公告--异议--复审--批准这九个步骤。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通常不需要经过早期公开、实质性审查阶段而直接进入公告。申请是第一步。申请要填写申请书,交由专利机关。专利机关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受理。经初步审查后,即可早期公开,自申请人提交申请之日起18个月内,将申请的内容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布,供公众自由阅览。专利局对此专利申请给予临时性保护。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申请专利费用的减缓,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专利申请费用减缓项目:一、申请费(其中公布印刷费、申请附加费不予减缓);二、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三、复审费。四、年费(自授予专利权当年起三年内的年费);费用减缓比例1、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为个人的,可以请求减缓缴纳85%的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和年费,以及80%的复审费。2、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为单位的,可以请求减缓缴纳70%的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和年费,以及60%的复审费。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或者个人与单位共同申请专利的,可以请求减缓缴纳70%的申请费、发明专利申请审查费和年费,以及60%的复审费。4、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位共同申请专利的,不予减缓专利费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三十五条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三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即被视为撤回。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如何减少专利转让的费用
专利转让需要交著录事项变更费。专利转让属于变更专利权人的行为,属于著录事项变更范围,应当依法缴纳由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的著录事项变更费。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三条<br/>
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手续时,应当缴纳下列费用:<br/>
(一)申请费、申请附加费、公布印刷费、优先权要求费;<br/>
(二)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复审费;<br/>
(三)专利登记费、公告印刷费、年费;<br/>
(四)恢复权利请求费、延长期限请求费;<br/>
(五)著录事项变更费、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费、无效宣告请求费。
<br/>
前款所列各种费用的缴纳标准,由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
专利费用减免是怎么规定
专利费用减免要满足的法定条件是:
1、需存在专利申请人缴费确有困难的情形,且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2、专利申请人已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减缴请求;
3、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同意减免的决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七条
申请人办理登记手续时,应当缴纳专利登记费、公告印刷费和授予专利权当年的年费;期满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视为未办理登记手续。
第一百条
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缴纳本细则规定的各种费用有困难的,可以按照规定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减缴或者缓缴的请求。减缴或者缓缴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