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0-06 11: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有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主要包括八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区别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不同。
一、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有哪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概念有:指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的自然人,主要包括:8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找法网提醒您,《民法典》第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有什么区别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区别在于: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还有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限制行为能力人是指年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能力;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实施任何民事法律行为,其实施的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无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做什么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做与其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有哪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为8-18岁。具体处理方式:1. 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 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实施;3. 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若情况复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民法典限制民事行为可以力人年龄是什么
民法典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为8周岁以上。具体处理方式:1. 简单民事行为由其独立实施;2. 复杂或重要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同意、追认;3. 监护人应监督保护,防止其权益受损。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特别关注,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具体操作为:1. 法定代理,由代理人代为实施;2. 同意追认,行为前需法定代理人同意,行为后可追认。确保行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