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样判刑

更新时间:2023-11-25 15: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包括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医疗费等其他相关费用。
一、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样判刑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刑情况,具体如下:

  1.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赔偿

  找法网提醒您,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内容如下: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3.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三、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诉讼的时效是多久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对判定结果不满意
**法律分析**: 1.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与是否尸检没有关系。 2. 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准是该罪的犯罪构成。 3.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法律后果**: 1.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a)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b)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c) 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d) 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上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上述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3.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上述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醉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缓刑
对于醉驾致人死亡的情况,量刑标准是根据具体情节来定的。如果只是普通的醉驾致人死亡,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如果肇事后逃逸或者情节严重,那么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对于逃逸导致死亡的情况,刑罚将在七年以上。想要从宽处理,需要配合调查并积极悔罪。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怎么判
针对交通肇事导致人员死亡的情况,处理时需依法进行。肇事者应当首先主动报警并保护现场,等待交警前来处理。接着,配合各项调查,如实陈述事实,积极提供相关证据。最后,根据事故责任认定,肇事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接受刑事处罚和进行民事赔偿。若案件涉及复杂情况,建议肇事者积极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律师解答动态
这种情况属于加盟方违约。可先收集合作前对方承诺服务内容的证据,像聊天记录、宣传资料等,还有交钱的凭证
钱是打多了?这个属于不当得利,保险会找公司,公司大概率会从你工资里面扣除
你好,建议谨慎、以防被骗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3分钟前
这种情况涉嫌诈骗了。你手里有合同,虽然上面电话和名字是假的,但合同也是重要证据。你可以收集与中间人沟
但违规什么情况,违规什么,投诉啥,你要投?
你好,被打后警方调查协商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