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有什么规定
更新时间:2023-09-13 17: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农村土地流转有的规定是土地流转应当签订书面的合同;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等。农村土地进行流转的最长期限是二十年。流转的类型包括转包、出租等。
一、
农村土地流转有什么规定
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规定是:农村土地流转是在保留承包权的情况下将土地的经营权转给他人获得土地佣金的行为,土地流转应当签订书面的流转合同,流转期间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农村土地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
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4.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5.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二、
农村土地流转最长期限是多少年
农村土地流转最长期限是20年。
如果租赁期间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流转土地的名称、起止日期、流转土地的用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支付方式、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时有关补偿费的归属,违约责任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八条
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三)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或者资质;
(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三、
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具体如下:
1.转包,转包人对土地经营权的产权不变,受转包人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权,获取承包土地的收益,并向转包人支付转包费,转包无需发包方许可,但转包合同需向发包方备案;
2.出租,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
3.借用,出借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借给他人使用。借用是一种无偿合同,借用人无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使用费;
4.互换,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换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人员行使,互换者行使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人处换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不能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
5.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未到期的土地经营权,经发包方许可后,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并与发包方变更原土地承包合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有哪几种,法律怎么规定
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有:出租(转包)、互换、转让、入股流转、抵押或者其他方式。农村土地流转应当签订书面的流转合同,流转期间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超过承包剩余期限。法律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六条
承包方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向发包方备案。
第四十条
土地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流转合同。
第四十六条
经承包方书面同意,并向本集体经济组织备案,受让方可以再流转土地经营权。
农村土地流转贷款的流程是什么,规定是什么
你好,土地流转的程序主要是:
1.信息采集、
2.建立信息库、
3.发布信息、
4.查询信息、
5.双方洽谈、
6.签订合同、
7.合同鉴证、
8.登记台帐。
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是什么
农村土地转让政策是: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制定征收目录,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途径。<br/>
法律依据:<br/>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 <br/>
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br/>
第十一条 <br/>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