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争议的四种解决方式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0-05 14: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争议的四种解决方式是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以及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合同当事人选择诉讼方式解决的,则应在知道自己权益被侵害之日起的3年内起诉。
一、
合同争议的四种解决方式是什么
合同争议的四种解决方式是:
1.用协商的方式,自行解决;
2.用调解的方式,由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3.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机关解决;
4.用诉讼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寻求纠纷的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可以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约定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二、
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
找法网提醒您,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
合同纠纷的种类
常见的合同纠纷分类有:
1.无效合同纠纷和有效合同纠纷;
2.口头和书面合同纠纷;
3.国内和涉外合同纠纷;
4.有无名合同纠纷;
5.标准和非标准合同纠纷;
6.其他为合同订立纠纷、合同履行纠纷、合同变更纠纷、合同转让纠纷、合同终止纠纷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
法律分析: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
一、提请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二、提交仲裁机关仲裁。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具体来讲:
1. 合同成立时即生效,但法律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 若合同需办理批准等手续,则依照相关规定。未办理手续可能影响合同生效,但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及相关条款的效力。
3. 当事人应履行申请批准等手续的义务,未履行的一方需承担相应责任。
4. 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需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也适用上述规定。
解决合同争议的方式有哪四种,具体的法律流程是什么
对于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协商解决。第二种是和解与调解。第三种是仲裁。第四种就是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 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什么,法律上该怎么规定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解决合同争议,应当依照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