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责任的形式如何确定
更新时间:2023-08-23 00: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高空坠物责任的形式的确定是承担侵权责任,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承担刑事责任。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伤的,需要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费等。
一、
高空坠物责任的形式如何确定
高空坠物法律责任承担方式,一般包括侵权责任以及有关民事和刑事责任等,高空抛物、高空坠物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将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杀人罪或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名,构成以上犯罪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没有造成伤亡也可能被判出以危险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二、
高空抛物砸到人怎么赔
1.医疗费,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认定。必要时,可以委托法医予以鉴定。
2.误工费,受害人误工日期,应当按其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并参照法医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等认定。
3.伙食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元/天)×住院天数赔偿。
4.护理费,受害人受害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应以法医的鉴定或者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认定。
5.交通费,受害人到所在地医院治疗或者必须转院治疗的,其本人和必要的护理人员的交通费应予赔偿。
6.住宿费,住宿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以住宿费的收据为凭。
7.营养费,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

三、
高空抛物侵权纠起诉需要多久才能结案
高空抛物侵权纠起诉需要三到六个月左右才能结案。高空抛物侵权纠纷,如果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结案;如果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有特殊情况,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审限。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高空坠物伤人如何赔偿高空坠物?
受害人因高空坠物遭受人身损害的,可以要求下列赔偿:
1、医疗费,以医疗机构出具的收款凭证为准;
2、误工费,可按受害人实际减少的工作收入来计算;
3、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4、护理费以及住宿费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高空坠物的责任是什么,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高空坠物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高空坠物致人受伤的,需要赔偿医药费、交通费、护理费等费用;
2、刑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高空抛物人的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高空坠物的责任有哪些,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是:<br/>
1、由实施高空坠物行为的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br/>
2、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br/>
3、物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br/>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br/>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br/>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