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为存在问题如何依法维权
更新时间:2023-09-27 08: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医疗行为存在问题依法维权的方式包括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申请行政调解,或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包括完全责任、次要责任等。
一、
医疗行为存在问题如何依法维权
医疗行为存在问题依法维权的方式如下:
1.协商解决。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就是这个维权手段,因为这个方式程序简单,处理起来速度快,而且一旦达成协议,医疗机构的赔偿也会非常迅速。
2.行政调解。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3.司法诉讼。司法诉讼是当人们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采取的最后的维权手段。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二、
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
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指在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后果中的诸因素中,医疗过失行为所占比重(医疗过失参与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三、
构成医疗过失行为有哪些
构成医疗过失行为如下:
1.诊断过程中的过失医疗行为;
2.术前未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告知;
3.手术中的过失医疗行为;
4.护理中的过失医疗行为;
5.用药中的过失医疗行为;
6.输血中的过失医疗行为;
7.由于各种原因,使患者发生内源性或者外源性医院内感染;
8.孕产妇保健中过失医疗行为;
9.医疗美容中的过失医疗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出现医疗纠纷后该如何处理是否有法律规定
处理医疗纠纷,可以用过协商处理,也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调解处理,还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一般情况下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是《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法律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纠纷发生后如何处理有法律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该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1、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或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3、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医疗纠纷法律问题如何解决?
1、关于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都有以下适用:
(1)医疗纠纷适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方式解决;
(2)医疗纠纷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有效期间为三年。
2、法律依据: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自愿协商;
(二)申请人民调解;
(三)申请行政调解;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发生医疗纠纷,当事人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