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断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23-10-04 05: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可以中断民间借贷诉讼时效的情形包括事后签署还款协议或补充协议;向借款人当面送交催款函等。民间借贷起诉流程是原告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并提交起诉状等。
一、
什么情况下可以中断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会导致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包括:
1.事后签署还款协议或补充协议。
2.要求对方签署承诺书,但注意承诺书的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
3.向借款人当面送交催款函等文书。
4.向对方发送邮件或短信。
5.在媒体上刊登公告,但注意选择相应级别的媒体。
6.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妇联等社会组织提出保护权利。
7.向司法机关报案或控告。
8.向法院提交起诉状。
二、
如何起诉民间借贷合同纠纷
找法网提醒您,民间借贷起诉流程:
1.首先确定管辖的法院,一般是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
2.书写好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载明原被告身份信息、诉讼请求与事实理由等;
3.向法院起诉,提交起诉状和证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
民间借贷法院执行费收取标准
民间借贷法院执行费收取标准如下:
1.执行金额或者价额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3.超过5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4.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5.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1%交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情况不能导致诉讼时效中止?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什么情况会导致一般保证的诉讼时效中断?
连带责任保证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断。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六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第六百九十四条第二款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有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中断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1)权利人提起诉讼
(2)权利人在诉讼外向义务人提出权利要求
(3)义务人向权利人表示同意履行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