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民间借款诉讼时效标准
更新时间:2024-02-14 14: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判断民间借款诉讼的时效标准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是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起计算。订立民间借款合同是有效的,只要签订合同的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即可。
一、
如何判断民间借款诉讼时效标准
民间借款纠纷诉讼失效的认定标准为诉讼时效是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
订立民间借款合同有效吗
找法网提醒您,订立民间借款合同一般有效。
民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要看是否满足合同的生效要件。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三、
民间借贷讼诉流程
1.债权人准备好能够证实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如:欠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
2.书写起诉状并向人民法院提交诉状申请立案;
3.人民法院核实情况予以立案后,会发出受理通知;
4.人民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被告递交答辩状;
5.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质证和组织双方答辩;
6.宣布判决结果;
7.判决生效、执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超过民间借款的诉讼时效怎么办
遇到超过诉讼时效的借款问题,可以尝试与借款人进行协商或调解。如果借款人同意还款,可以签订新的还款协议并妥善保留相关证据。若协商无果,可以考虑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法院不会主动适用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及时采取行动至关重要。
借款有借条诉讼时效多久
借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如果借条中明确规定了还款期限,那么自还款期限结束后的第一天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如果未规定还款期限,则从债权人要求借款人偿还借款的第一次主张之日起算。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建议尽快起诉,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民间借款诉讼时效期多少天
关于民间借款的诉讼时效,明确为三年。在此期间内,双方可以尝试协商制定还款计划或者达成和解。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准备相关证据如借据、转账记录等向法院提起诉讼。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年的诉讼时效后,相关权利将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