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医疗事故调解
更新时间:2023-09-08 06: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进行医疗事故调解的程序是患者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受理、依据鉴定结果组织调解。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调解一般要30天的时间。
一、
如何进行医疗事故调解详细分析
按照如下程序进行医疗事故调解:
1.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2.卫生行政部门收到申请10日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3.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可以进行医疗技术鉴定和组织调查;
4.依据鉴定结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和进行赔偿调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
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
二、
医疗事故调解的期限
找法网提醒您,医疗纠纷调解一般需要30个工作日,经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应医疗事故纠纷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过程中,应当遵循双方自愿的原则,赔偿数额按照医疗事故处理规定计算。

三、
医疗事故调解不服怎么办
医疗纠纷调解有异议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医疗事故医患双方如何调解
医疗事故调解应当注意:
1、解决医疗纠纷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过激行为;
2、耐心听取医生和医院方面的解释,要相信医院,相信科学;
3、向熟悉的医生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咨询;
4、如果觉得医院和医生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可以书面提出问题,要求医院进行调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九条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如何规定医疗纠纷调解程序?
(一)调解流程:产生医疗纠纷,首先建议医疗纠纷双方先进行调解,调解的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者一种调解不成功再用其他方式进行调解。
(二)司法鉴定流程:如果纠纷不能成功调解,那么可以进行司法鉴定,根据司法鉴定结果走法律程序进行处理。
(三)法律诉讼流程: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判决之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出行政处理。
第三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除责令医疗机构及时采取必要的医疗救治措施,防止损害后果扩大外,应当组织调查,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对不能判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