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期限如何规定

更新时间:2023-09-20 03: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诉讼期限的规定是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如果是申请复议的诉讼时效是十五日,超过诉讼时效二十年的将不受人民法院保护。行政诉讼需提交的材料有原告的身份相关信息、起诉状等。
一、

行政诉讼期限如何规定

  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从行政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起算,如果相对人已经申请复议,再申请诉讼的,诉讼有效期是十五日,从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起算。

  找法网提醒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

行政诉讼需提交哪些材料

  行政诉讼需提交以下材料:

  1.原告的身份相关信息;

  2.被诉行政行为的证明相关材料;

  3.起诉状;

  4.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材料;

  5.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诉讼期限

三、

行政诉讼立案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1.起诉和受理;

  2.审理和判决;

  3.执行。找法网提醒,行政机关可以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自己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拒绝执行,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应当归还罚款和应给付赔偿金的,通知银行从行政机关账户内划拨;

  (2)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以罚款;

  (3)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拒不执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或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拓展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行政诉讼过了期限?
即使行政诉讼时效已过,起诉仍有可能,但处理方式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存在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的事由,应提供证据争取权利保护。若无正当理由且被告提出时效抗辩,法院可能不支持诉求,此时可考虑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纠纷。若超过法定最长时效,权利将不受保护,因此建议尽早寻求法律建议。在处理时,需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以上三个答案在改写过程中保持了核心关键词的一致性,且语义与原文相同,同时总字数也保持一致。
行政诉讼应在何种期限内进行主张
关于行政诉讼的期限,通常为六个月,从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算。具体操作上,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且必须在六个月内完成。如果是因不动产而提起诉讼,如果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法院将不予受理。在处理时,请注意收集证据、准备起诉材料,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确保权益得到维护。
关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之规定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为六个月。具体操作:1. 确认起诉期限;2. 收集相关证据;3. 撰写起诉状并提交法院;4. 准备庭审,出庭应诉;5. 遵循法院判决。不动产案件需注意二十年期限。
律师解答动态
您好,您可以通过法院诉讼主张您的权力。
目前法律支持的利率为4倍LPR,大概年利率13%左右,超过部分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
你好,请问你有什么问题可以详细说一下情况,以便给你更好的解答。
你好,请把目前情况说一下,比如到底现在有没有离婚。
可能司法相关,可能是银行风控,建议携带银行卡到银行大厅查询具体原因。
我也要提问
相关文书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