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最长诉讼时效是多久
更新时间:2023-09-16 03: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最长诉讼时效是二十年,若是超过法定期限再提起行政诉讼的,则有可能会造成胜诉权丧失的风险出现。行政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是治安行政案件每件缴纳五至三十元不等、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五十至四百元不等,其他行政案件则每件缴纳三十至一百元不等。
一、
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最长诉讼时效是多久
行政诉讼法定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
行政诉讼案件的收费标准
1.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到30元;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到4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30至100元。
3.有财产争议其争议金额不满1千元的,每件交50元;
(1)超过1千元到5万元的部分,按4%交纳;超过5万元到10万元的部分,按3%交纳;
(2)超过10万元到20万元的部分,按2%交纳;
(3)超过20万元到50万元的部分,按1.5%交纳;超过50万元到100万元的部分,按1%交纳;
(4)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

三、
哪些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
找法网提醒您,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发现新证据
行政诉讼中,发现新证据后,若案件未结,可申请法院延期审理,提交新证据;若已结案,可依据新证据提起上诉或再审。操作时需遵循法律程序,确保证据真实性、合法性,以维护自身权益。
违法修建房屋的行政诉讼时效是多少年?
对于违法修建房屋的行政诉讼,其时效性的关键在于及时行动。一般来说,当事人在知道行政行为后的六个月内应提起诉讼。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果经过了复议程序,可以在复议决定后或复议期满后的十五日内提起诉讼。最长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但请注意,不动产案件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超过五年的,法院可能不予受理。因此,建议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确保能够及时获得权利救济。
行政公益诉讼诉讼时效是多久
针对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时效问题,直接起诉应在知道行政行为后六个月内提出;若复议后再起诉,时效为复议决定后或期满后的十五日内。请务必注意遵守诉讼时效,否则法院可能不受理您的案件,从而影响您的权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