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责任包括哪些

更新时间:2023-08-21 00: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抚养责任包括父母对子女养育、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起诉要抚养费一般需要三个月至六个月,根据法院适用的程序确定。
一、

抚养责任包括哪些

  抚养责任包括父母对子女养育、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支付的扶养费应包含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扶养费一般按月支付,支付的数额为一个人月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八条,父母有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损害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二、

起诉要抚养费需要多久

  起诉要抚养费需要三到六个月,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四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抚养责任

三、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以改吗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以改。夫妻离婚后,子女抚养费按协议数额支付不足以支付抚养支出时,可以调整或追加抚养费支付额度。夫妻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协议达成增加或减少抚养费的合意,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提起追加抚养费诉讼,由人民法院裁判。

  找法网提醒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十八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子女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父或者母增加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三)有其他正当理由应当增加。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收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83296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被抚养人包括哪些人
被抚养人的范围如下:未成年人(但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完全不能辨别自己行为能力或部分不能辨别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等。法律依
责任画分抚养
需要支付小孩抚养费 。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子女抚养责任
你好,不能告他重婚罪,但可以起诉他支付小孩的抚养费。
孩子的抚养责任
不可以。需要继续抚养。
抚养孩子责任
你好。只能法院诉讼解决孩子抚养费用。
抖音上的人可以通过抖音起诉吗?
你好,这个建议谨慎识别处理的
发工资后还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劳动者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讨要薪水,申请劳动仲裁,必须要符合以下:1、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2、申请仲裁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3、该劳动争议属于该仲裁
如果对方放弃财产分配,签协议的话离婚时有效吗
签协议放弃财产是常见处理方式,但应确保协议内容合法、双方自愿。选择时,可考虑双方财务状况、未来生活需求等因素,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协议有效性。
请问户主被评为低保未成年小孩,是不是也应该加入低保?
低保政策通常针对家庭整体,未成年小孩若符合条件,应加入低保。常见处理方式包括:1)提交家庭收入、财产证明等材料,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低保;2)若申请被驳回,可咨询
借1500让别人还2000犯法吗?
借1500还2000需分情况处理。如双方同意且无明显不公,可认定为有效。若存在欺诈、胁迫,可向法院主张合同无效。如超出法定利率上限,超出部分利息不受保护。应咨询
离婚协议男方在签字的时候写了在男方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付钱,如果到时候不给起诉有用吗?
可以协商、调解或起诉。先尝试友好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调解,若仍无法解决则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履行协议义务。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