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弃罪该如何定罪判刑
更新时间:2023-10-20 1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遗弃罪的定罪判刑是行为人遗弃情节恶劣,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观是故意、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一、
遗弃罪该如何定罪判刑
遗弃罪的定罪判刑是:犯此罪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侵犯了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2.客观方面,对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予以扶养,拒绝扶养,情节恶劣;
3.主体是对被遗弃者有法律扶养义务且有抚养能力的人;
4.主观上知道自己应该履行扶养义务,拒绝扶养。

三、
对于遗弃罪是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
遗弃罪是公诉案件。只有在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的时候,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犯有遗弃罪的时候,法院才能作为自诉案件受理。因为法院没有侦查权,只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时候,不需要侦查,检察院又没有提起公诉得情形下才可以受理并审理。如果受理后,认为证据不足,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丈夫起诉妻子遗弃罪的立案标准是负有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对因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原因而没有生活来源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绝扶养的行为。扶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一般遗弃罪如何判刑,刑法如何规定
遗弃罪判刑标准的规定是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犯遗弃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是指对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却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犯罪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罪该如何判刑,刑法上如何规定
遗弃罪的判刑标准:犯遗弃罪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是指负有扶养义务的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遗弃罪如何判定
遗弃罪法定刑罚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情形。行为人构成该罪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心态。
法律依据:《刑法》第十四条<br/>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br/>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br/>
第二百六十一条<br/>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