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杀人是否算杀人
更新时间:2023-10-18 2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过失杀人是算杀人的,过失杀人的构成要件上要满足的条件应当是主体为一般主体,客观上实施了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存在过失。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的区别最主要的是二者的主观因素不同。
一、
过失杀人是否算杀人
过失杀人算杀人。过失杀人是指非故意或预谋的杀人、由于疏忽造成的杀人、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本罪。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应直接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不能定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二、
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的区别
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的区别在于主观上不同,故意杀人,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过失杀人,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而没有预见到,造成被害人死亡或是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被害人死亡。其次在量刑上,过失杀人量刑轻于故意杀人。

三、
过失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过失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是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是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找法网提醒您,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过失杀人是否属于杀人,应如何规定
认定过失杀人的要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的结果抱有过失的心理状态。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过失杀人是否属于杀人,具体应如何规定
过失杀人也是属于杀人的,行为人应当对其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社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是否是过失杀人罪
行为人在小区出事故造成他人死亡的,算过失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致他人死亡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