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是如何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3-10-04 06: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是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庭的主持下进行陈述和申辩,如果调解成功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功会由仲裁庭及时作出裁决。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是一年。
一、
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仲裁法解读调解方式是在仲裁庭的主持下,由双方当事人进行陈述和申辩,若调解成功的,双方可达成调解协议,由仲裁庭依法制定调解书;若调解不成功的,则由仲裁庭及时作出裁决。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质证和辩论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
二、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是一年。从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就可以在一年内去申请仲裁维权。如果时效中断的,则一般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一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三、
劳动仲裁的申请流程
1.劳动仲裁单位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劳动监察投诉不收费;
2.投诉时,需要携带劳动者身份证,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作牌、工作证、劳动合同等资料;
3.到劳动监察投诉时,填写一份投诉申请即可(劳动监察有申请表格);
4.一般劳动监察在60天内处理完毕,如果证据充分,事实清楚,很快就会有处理结果,若遇上盘根错节的公司就需要看当地劳动监察的执法力度。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关于劳动仲裁法中调解方式的深度解读
劳动仲裁调解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并疏导,以及制作调解协议书。选择时需考虑双方意愿、争议性质等因素,确保调解结果公正、合法且可执行。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包括哪些
劳动争议的常见处理方式包括调解、仲裁与诉讼。当事人可根据争议性质、紧急程度及个人意愿选择。调解快速灵活,仲裁具有专业性,而诉讼则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合理选择处理方式能更高效解决争议。
调解的方式有哪些,有哪些规定
我国的调解方式主要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和专业机构调解等。调解是指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活动。
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