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协议过期是否仍可提起法律诉讼

更新时间:2023-09-15 22: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借款协议过期可以提起法律诉讼。借款协议拥有法律效力的条件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合格,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内容合法,贷款人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
一、

借款协议过期是否仍可提起法律诉讼

  借款合同到期后可以起诉。借款合同到期一般是指合同双方约定的还款日期届满,如果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贷款人就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

如何让借款协议拥有法律效力

  如下让借款协议拥有法律效力:

  1.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主体合格;

  2.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3.合同内容合法;

  4.贷款人将借款交付给借款人。

  找法网提醒您,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主要是金融机构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借款合同关系,以及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其中以金融机构与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同关系为主。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并在到期返还借款后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款协议过期

三、

借款合同应当具备的内容

  借款合同应该包含的内容如下:

  1.双方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信息;

  2.借款的币种、数额、利率;

  3.给付方式、给付期限、还款期限;

  4.双方的权利义务;

  5.违约责任

  6.争议解决方式。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的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规定,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借款超过诉讼时效是否还可以起诉
一般情况下,遇到欠款诉讼时效超出就不可以起诉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如果不给利息借款没有到期,是否可以提起诉讼
借款人未按期限还款的,借款人需要向贷款人支付逾期还款期间的利息。如果借款人拒不支付的,则贷款人可以准备起诉状、起诉状副本和证据材料,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借款过了诉讼时效是否还可以起诉
欠款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 【 法律分析 】 债权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丧失的是通过诉讼程序获得人民法院对其民事实体权利保护的权利,即胜诉的权利消灭,但仍然享有提起诉讼的起诉权。因为权利人的权利并不因诉讼时效的届满而消失,因此,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仍然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 诉讼时效是为了提高司法效率,促使当事人积极行使权利而设置的。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律师解答动态
你好,可以具体说明一下事情,以便更好地维护利益
你好,继续缴纳至满15年,以满足退休条件,若经济条件允许,可考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根据政策,
颂威律师
颂威律师
1分钟前
您好有欠条吗?和对方协商了吗?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单位多缴社保费需退回,否则可能构成不当得利,影响个人信用及后续社保缴纳。
瀛穗律师
瀛穗律师
2分钟前
虽然监控重要片段丢失,但仍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案件处理,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账号发布招聘信息可能涉及违法‌,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具体情况,建议你直接向该学院了解。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