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资期限未到股东是否应承担责任
更新时间:2023-07-19 14: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出资期限未到股东不应承担责任出资期限约定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包括期限约定要明确;出资义务、期限不要设定前提等。股东的出资方式包括货币出资;实物出资等。
一、
出资期限未到股东是否应承担责任
出资期限未届满,股东原则上是不承担任何责任的。出资期限应当有股东进行约定,若是到期后,仍然没有实缴的,其余的设立人应当承担连带的责任。如实出资是每个股东应尽的义务。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二、
出资期限约定法律应遵循的注意事项探讨
出资期限约定法律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如下:
1.期限约定要明确。
随着公司法的修改,出资期限已经被取消,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出资期限,股东在签订出资协议时,明确的出资期限不仅意味着股东的权利义务,也为有股东逾期出资,其他股东追究其违约责任提供依据。
2.出资义务、期限不要设定前提。
实践中,有前提条件的出资及期限,股东在违反出资义务时,往往会拿前提条件做挡箭牌,强词夺理、胡搅蛮缠,并且一旦前提条件的成立存在瑕疵,会导致违约股东的违约行为无法受到惩罚,致使守约股东和公司受到伤害。
3.违约责任中明确违约金、出资资格取代等条款。

三、
股东可以用哪些财产出资
找法网提醒,股东可以用的财产出资方式如下:
1.货币出资;
2.实物出资;
3.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可以使用货币估价的且不被法律所禁止的非货币出资。
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未到出资期限股东是否承担责任
未到出资期限股东原则上没有出资义务,但是当公司解散时,未到期也应当缴足认缴的出资。股东的认缴出资时间,最长为20年,20年后是可以继续变更认缴期限的。<br/>
法律依据:<br/>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br/>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br/>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股东未到出资期限承担债务吗
出资期限未届满,公司的股东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是当公司的经营出现异常或者是资金链出现问题时,即使未到认缴的期限,也应当补足出资,否则应当对于公司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九条<br/>
股东认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公司登记申请书、公司章程等文件,申请设立登记。
<br/>
第三十条<br/>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原股东没履行出资义务。
不知道你的问题是针对什么具体的情况而言,既然是原股东,那么该股东是否已经将股权转让给新股东并退出公司?如果是,那么出资义务将由新股东继续履行,对于原股东未出资行为,由新股东(受让股东)与原股东根据转让协议的约定解决。如果不存在股权转让问题,那么可以公司的名义或者其他股东的名义起诉要求原股东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