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送达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10-12 13: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送达的法律规定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和公告送达。民事送达的特征包括送达的主体是法院;接受送达的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
一、
民事送达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直接送达
直接送达又称交付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派专人将诉讼文书直接交付给受送达人签收的送达方式。
2.留置送达
留置送达,是指受送达人无理拒收诉讼文书时,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书放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的送达方式。
3.委托送达
委托送达,是指负责审理该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时,依法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
4.邮寄送达
邮寄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所送达的文书通过邮局并用挂号信寄给受送达人的方式。
5.转交送达
转交送达,是指人民法院将诉讼文书送交受送达人所在单位代收,然后转交给受送达人的送达方式。
6.公告送达
公告送达,是指法院以张贴公告、登报等办法将诉讼文书公诸于众,经过一定时间,法律上即视为送达的送达方式。
二、
民事送达的特征
1.送达的主体是法院。
2.接受送达的是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3.送达的文书主要是法律文书和诉讼文书。
4.送达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
立案后多久向被告送达
找法网提醒,立案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因为法院需要将起诉状副本在五日内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给原告。若是被告没有提出答辩状的,案件审理也会照常进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有哪些,规定有哪些
法律文书送达方式有以下七种: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电子数据方式送达;公告送达。采用以上方式送达后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法律文书的送达方式有什么,有哪些规定
法律文书送达方式有以下七种: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电子数据方式送达;公告送达。采用以上方式送达后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