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机构签署的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更新时间:2023-07-29 13: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中介机构签署的合同需要注意的要点是对中介公司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查,要明确好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能力、明确好中介费的支付事宜等。房屋中介机构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依据过错行为人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
中介机构签署的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点
与中介签合同要注意以下事项:
1.审查中介公司的资质及其业务能力。
2.在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与中介之间的权利义务。
3.明确中介费的支付期限及标准。
4.无论房屋买卖合同是否能够实际履行,一定要对居间合同有所了解,让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下列条款: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二、
房屋中介机构有什么法律责任
房屋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如下:
1.中介公司的职员因过错给承租人造成了损失,由中介公司承担责任;
2.若中介机构出于故意而提供了不实的信息,作出了违法的行为,给承租人造成了经济损失,那么中介机构应当承担民事或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3.因出租人提供的信息有误或有欺诈内容给承租人造成损失,应由中介机构承担损失。

三、
中介公司可以收哪些费用
收取没有成文规定。找法网提醒您,中介费是一种费用,指在进行买房、租房、相亲等行为时,中介等向客户提供中间代理服务的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取的合理费用。.中介费一般是第三方收取的,一般是一次性收取,注意索要发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三条,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中介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介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中介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中介人的报酬。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动的费用,由中介人负担。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中介机构违约,中介机构赔偿如何赔偿?
中介违约,需要按照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来赔偿,但当事人约定的数额以实际损失的百分之三十为限。如果违约方认为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合理的,可以通过诉讼或者仲裁来申请增减。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
中介机构违反劳动合同,我报告了中介机构,然后中介机构解雇了我
解雇员工的程序:
1、通知被解雇员工;
2、解释解雇原因;
3、为被解雇员工办理离职手续和工作交接。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
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中介机构进入公司,辞职时中介机构和公司不得批准
法律分析:辞职不需要中介批准。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一条 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第九百六十二条 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
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