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到底能不能合同

更新时间:2023-11-24 05:0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借条是能算作合同的,借条也能有效的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关系,若当事人没有签订借款合同而具有借条的,也可以以此作为证据。借条要受法律保护便需要写明借款当事人的基本身份信息、借款时间、借款利率等。
一、

借条到底能不能合同

  借条可以算合同。借条通常适用于下列情况:

  1.在购买物品或收购产品时,因不能支付或不能全部支付他人款项的;

  2.借了他人或单位的钱物到时不能归还,或不能全部归还,有部分拖欠的;

  3.借了个人或公家的钱物,事后补写凭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规定,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二、

借条怎样写受法律保护

  一个借条要想让它具有法律效力,应具备如下内容: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等约定;

  6.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

  7.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

借条合同

三、

借条到期日后不还款应该怎么办

  借条到期日后不还款应该通过协商或者是诉讼的方式要求对方立即还款,已到还款日期,如果对方不主动还款,就要主动的要账了。找法网提醒您,如果对方拒不配合,或者负债较多,建议尽快起诉保障自己的权益,否则对方可能转移财产或被优先偿还了其他人的财产,自己的权益就无法有效的保障了。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5222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有没有专业的借条,合同款?
法律分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条需要具备的内容: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
借条能否等同于借款合同
民间借贷的借条不属于合同,借条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一般由债务人书写并签章,表明债务人已经欠下债权人借条注明金额的债务。当事人不论是签订借条还是合同都应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借条算不算是合同
借款借条算合同。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
如果贷款2000,是否属于高利息
你贷款的时间是多久呢
民法典中关于民间借贷追诉期限与追诉时效的法律规定
民间借贷追诉期三年。若协商无果,可向法院起诉,需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法院受理后,将进行庭审并作出判决。若对方不履行判决,可申请强制执行。
被拖欠借款不还借贷利息多小合法?
拖欠借款利息应依法处理。如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则视为无利息。协商不成可起诉,法院将依法判决。需注意保留证据,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权益。
利率36%属于高利贷吗
属于。处理时需注意:1.查看合同条款,确认利率是否合法;2.如利率过高,可与出借方协商降低;3.如有必要,可提前还款以减少利息支出;4.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身权
借1万年利息9600算高利贷吗?
认定为高利贷的情形如下:1、借贷利率超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的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2、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3、以他人
关于迟延履行债务利息计算,请问所得利息是多少?另迟延加倍部分迟延金万分之1点七五又是怎样算?
迟延债务利息计算需分情况。2014年8月1日前,按判决债务利息两倍算;之后,一般债务利息按判决利率算,迟延利息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算。需根据具体判决内容和时间点确
我借了5000千元,现在每天利息长200元成高利贷了,该怎办理呢
利息过高是不用还的,如果有暴力催收就报警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