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界定
更新时间:2023-11-20 06: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界定标准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具有无效或可撤销事由等。赠与合同纠纷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一、
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界定
赠与合同的效力在符合法定生效条件下是有效的。法定生效条件有: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3.不具有无效或可撤销事由;
4.赠与人没有撤销赠与;
5.其他法定条件等。
二、
赠与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赠与合同纠纷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形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
哪些情况下可以撤销赠与合同
以下情况下可以撤销赠与合同:
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找法网提醒您,《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三条
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
(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房产赠与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认定房产赠与合同效力,需综合考虑。若合同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办理公证、产权登记,则合同有效。若缺少公证或登记,可能影响合同执行。附条件合同自条件达成时生效,需关注条件是否满足。
点评:
1. 确认合同是否满足成立要件,如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2. 检查是否已办理公证和产权登记,确保手续完备。
3. 对于附条件的合同,需关注条件达成情况,以确定合同生效时点。
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是多久,法律上如何认定
赠与合同效力依约定或法定。约定情形下,根据双方设定的期限确定生效与失效时间。无法律特别规定或约定时,合同成立即生效,至履行完毕终止,需确保合同条款明确,以保障双方权益。
如何认定合同效力,法律怎样规定
确定合同的法律效力的条件:
一、合同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及民事权利能力;
二、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三、合同内容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违法。即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