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医疗过失应如何处置
更新时间:2023-08-07 0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重大医疗过失的处置方式应该是由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积极补救,可以与遭受侵害的就诊人及其亲属协商沟通赔偿事宜,若是无法协商调解的,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投诉。
一、
重大医疗过失应如何处置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三类:
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
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找法网提醒您,重大医疗过失,不适用当事人申请处理程序和当事人协商处理,其处理机关应是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和法院。它不属于当事人协调处理的范围,当事人自行协商无效。
二、
医疗过失如何划分责任
1.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2.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3.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4.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三、
医疗过失需要鉴定吗
医疗过错不一定需要鉴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为过错造成医疗事故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自行协商,也可以让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调解,还可以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选择协商的话,就不一定要进行医疗事故鉴定。
发生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有:
1.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双方以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
2.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反映并申请调解;
3.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当事人应当提前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搜集相关证据,如院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等。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处理医疗事故?
医疗纠纷处理方法:1、和医院协商限额5万;2、医调委调解限额15万;3、卫健局调解限额15万;4、向法院起诉不限额。损失数额10万以下的建议调解或协商。伤残、死亡情况应当诉讼解决。
医疗机构存在重大医疗过失,应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
一、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
二、当事人申请处理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先在10日由审查,决定受理后方才判定或移交鉴定、鉴定费由申请人预交,不构成医疗事故的,由申请人承担。
三、凡诉讼中可能处理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不处理或终止处理。但责令医方采取救治措施、对违反报告义务行为的处分等行政专有职权仍应履行。诉讼优先,明文规定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处理争议的情形。法律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医疗机构存在重大医疗过失,应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
一、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
二、当事人申请处理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先在10日由审查,决定受理后方才判定或移交鉴定、鉴定费由申请人预交,不构成医疗事故的,由申请人承担。
三、凡诉讼中可能处理的问题,卫生行政部门不处理或终止处理。但责令医方采取救治措施、对违反报告义务行为的处分等行政专有职权仍应履行。诉讼优先,明文规定适用于当事人申请处理争议的情形。法律依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