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人享有的法定权利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05 17: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专利权人享有的法定权利有独占实施权、许可实施权以及标记权等。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与权利类型有关。其中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而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期限是10年。
一、
专利权人享有的法定权利有哪些
专利权人享有的法定权利有:
1.独占实施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而权利人可以独占地制造专利产品、可以独占地使用该专利技术/设计、可以独占地销售专利产品。
2.转让权:权利人有权将自己所获得的专利所有权转让给他人,但向外国人转让专利权的,需要经过有关部门批准。
3.许可实施权:权利人可以授权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并收取一定费用。
4.标记权:可以在专利产品及其包装上注明专利标记和专利号。
5.请求保护权:在受到专利侵权时,有权向人民法院和专利管理部门请求停止侵权。
6.放弃权:可以书面声明放弃自己的专利权。
7.质押权:可以将自己的专利权进行质押融资。
二、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找法网提醒您,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授权后每年都要向国家专利局交纳年费,交费的时间是每年的申请,目前一个月内。专利保护期限是指专利被授予权利后,得到专利保护的时间期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五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自发明专利申请日起满四年,且自实质审查请求之日起满三年后授予发明专利权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就发明专利在授权过程中的不合理延迟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但由申请人引起的不合理延迟除外。
为补偿新药上市审评审批占用的时间,对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的新药相关发明专利,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补偿期限不超过五年,新药批准上市后总有效专利权期限不超过十四年。

三、
专利权的特征
1.具有独占性。所谓独占性亦称垄断性或专有性;
2.具有时间性。所谓专利权的时间性,即指专利权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也就是法律规定的保护期限;
3.具有地域性。所谓地域性,就是对专利权的空间限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属于专利权人的权利有哪些,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1. 专利权人具有的权利是:
- 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 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识
- 独占实施权
- 转让权
- 许可实施权
- 标记权
- 请求保护权
- 专利放弃权
- 质押权
2.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有权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3. 专利权人有权在其专利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包装上标明专利标识。
4. 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应当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
5. 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
专利权人具有哪些权利,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专利权包括以下权利:
1. 独占实施权;
2. 许可使用权,即专利权人有权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
3. 转让权,即专利权人有权转让其专利;
4. 质押权;
5. 禁止权;
6. 请求保护权。
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对产品的整体或局部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照片中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为准,简要说明可用于解释图片或照片所表示的该产品的外观设计。
法定代表人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法定代表人有以下权利:
1. 法定代表人在法律以及公司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
2. 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
3. 法定代表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公司的章程的规定,以公司名义所从事的行为,即视为公司行为,应当由公司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