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面对行政诉讼该如何应对
更新时间:2023-08-07 03: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机关面对行政诉讼的应对方式是撰写好答辩状、整理好证据材料、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行政诉讼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和专属管辖等。
一、
行政机关面对行政诉讼该如何应对
行政机关面对行政诉讼该如下应对:
一是行政机关要撰写好答辩状。答辩状是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交的最重要的诉讼文书;
二是行政机关要整理好证据材料。行政诉讼是全面审查,因此,不管行政起诉状提出哪些问题,行政机关都要提供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所有证据;
三是行政机关要按期提交答辩状以及证据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二、
行政诉讼的管辖包括哪些内容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诉讼的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专属管辖等的管辖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第十五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二)海关处理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规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三、
行政诉讼的受理范围包括哪些
1.请求判决撤销或者变更行政行为;
2.请求判决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
3.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
4.请求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
5.请求判决行政机关予以赔偿或者补偿;
6.请求解决行政协议争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在大学领域提起行政诉讼
要提起行政诉讼,需准备相关起诉材料,如起诉状等,并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在提起行政诉讼时,原告需具备资格,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并确保所诉事项属于法院受理范围内。若情况复杂或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如何深入理解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时效问题
需特别注意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对于直接起诉的情况,应在六个月内提起;若选择先复议再起诉,需在十五日内行动。特别针对不动产案件,诉讼时效可达二十年;其他案件通常为五年。超过这些时效限制,法院将不会受理。因此,及时行使诉权至关重要。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规范书写起诉状
在撰写行政诉讼起诉状时,需把握几个要点:首先,要清晰明确地写明原被告的基本情况;其次,要具体明确地阐述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然后,列出所有相关证据及其来源;最后,起诉人签名并附上日期。如果书写确实存在困难,也可以选择口头起诉,并由法院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