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
更新时间:2023-09-30 20: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有行为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地,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基本信息发生变化的需要及时报告给执行机关等。取保候审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一、
如何遵守取保候审期间的规定
取保候审期间要遵守以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3.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
取保候审一般多长时间
找法网提醒您,取保候审是多长时间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分析。
第一种情况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遵守相关规定,而案件尚未审结,此时取保候审的时间就是法律规定的最长时间。根据现行刑诉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该规定的意思是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都可以取保候审,而且每一阶段取保候审的时间不超过12个月。在同一阶段的取保候审时间是可以累加计算,但如果跨越了诉讼阶段则需要重新计算。
第二种情况是,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反规定,解除取保候审或者被逮捕的,此时取保候审的时间就是从决定取保候审之日起至有关机关解除取保候审或逮捕之日。

三、
取保候审的手续怎么办
取保候审的手续办理如下:
1.本人或家属及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3.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有保证人的,填写保证书。
4.填制《取保候审决定书》。
5.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规定,交代事项,告知法律责任。
6.将被取保候审人移交派出所执行。
7.解除取保候审(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取保候审追诉时效期限规定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时间长短视具体案情而定,通常最长期限为12个月。如果在诉讼过程中有跨越不同阶段的情况,时间将重新计算。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者不应再追究责任,时间将截至解除取保候审或逮捕之日。在此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并及时关注案件的进展动态。关于取保候审追诉时效的具体规定应根据相关法规进行解读和应用。
取保候审后规定有哪些
关于取保候审后的被取保人,需遵守多项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包括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在的市、县范围,若有任何信息变动需及时报告相关机关;接到传讯时要及时到案,不得拖延;同时,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也不得有任何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违反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取保候审被撤销,并可能采取更严厉的法律措施。被取保人应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并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
取保候审具体什么时间算起
取保候审的时间从次日起计算。具体操作包括提供保证人并履行保证责任、交纳保证金(金额根据案情和嫌疑人情况确定)、签署保证书并遵守相关义务,如随传随到、不离开指定区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