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预备行为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9-29 15: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常见的预备行为有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以及事先调查犯罪场地等。需要注意的是,刑法对于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一、

常见的预备行为有哪些

  常见的预备行为有: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犯罪的需要。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也是一种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是刑法将这一常见的行为方式单独列举予以明示。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如行为人为实施盗窃活动而事先查看银行所处的位置、保险柜放置的地方、毗邻的建筑物、逃跑的路线等。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楼顶下滑入窗技术。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是指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排除实行犯罪时可能遇到或已经遇到的障碍,以便进一步实行犯罪创造有利条件。既可能是单纯地排除障碍,等待时机成熟再实施犯罪,也可能是在排除障碍之后,立即着手实行。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追踪被害人,是指跟踪被害人,寻机作案或达到预定或合适地点后再实施犯罪。

二、

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

  找法网提醒您,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预备行为

三、

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别

  1.二者存在的目的不同。预备行为的存在主要是为了犯罪的实行创造条件,而实行行为的目的则是为了通过犯罪的实行来完成犯罪,二者虽然在目的上都围绕着完成犯罪这一点目标,但具体内容及其方向性上是不同的。

  2.二者表现的内容和性质不同。预备行为由于是为犯罪创造条件,就表现为一系列准备行为,这些行为均不具备实现刑法分则基本具体构成要件的性质,而实行行为则是实现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构成要件的行为,无论是何种表现方式,只要着手就意味开始满足法定的构成要件,使追求的犯罪得以成立。

  3.二者在完成犯罪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以及在刑法上意义是不同的,正视这一点,是正确评价犯罪准备的关键所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犯罪预备行为有哪些种类
犯罪预备行为的概念是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犯罪预备行为有以下分类: 1.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2.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预备行为有哪些?
预备与实行行为的区别是,是否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您举的例子本身就是个争议问题。在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故意伤害罪存在犯罪未遂、既遂的问题;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故意伤害行为只有致人轻伤才构成犯罪,不构成轻伤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所以犯罪预备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哪些行为是犯罪预备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br /> 1、其他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 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也是一种为实施犯罪制造条件的行为,但是刑法将这一常见的行为方式单独列举予以明示。<br /> 2、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犯罪工具、寻求犯罪工具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犯罪的需要。其他犯罪预备行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br /> (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差犯罪场所、时机和被害人行踪;<br /> (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入户盗窃而事先练习爬楼入窗技术;<br /> (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br /> (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br /> (5)出发前往犯罪场所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预定犯罪地点;<br /> (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br /> (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 <br /> 法律依据:<br /> 《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br /> 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或者制造条件的行为。
律师解答动态
这个根据双方和解协议进行处理你可以不同意的
你好具体了解情况08方便沟通
您好,您可以向其所在平台投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无权拒绝退货,建议您依法维权。
张杰律师
张杰律师
2分钟前
你好,具体是什么法律纠纷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5分钟前
报警后,警方会依据调查结果出具相关证明,建议提供账号信息及证据材料。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