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挪用公款罪的既遂标准
更新时间:2023-09-29 13: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确定挪用公款罪的既遂标准是行为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并且进行非法或者盈利活动,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挪用公款罪的表现形式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一、
如何确定挪用公款罪的既遂标准
挪用公款罪的既遂认定有:
1.行为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
2.行为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盈利活动。
3.行为人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情形。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从而构成的犯罪。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二、
挪用公款罪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挪用公款罪的表现形式有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挪用公款罪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其中包含三个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挪用公款的行为。即行为人未经合法批准而擅自将公款移作他用。
2.行为人利用了职务之便。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利用其主管、管理、经手公款的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
3.行为人挪用的公款是归个人使用的。所谓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由挪用者交给、借给他人使用。

三、
挪用公款判刑还能减刑吗
找法网提醒您,挪用公款判刑还能减刑,因挪用公款罪被判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规定条件的,就可以进行减刑。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受刑人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相对减刑的实质条件是指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
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数额。也要求挪用公款要达到一定时间。这里的数额较大也是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以15万元至20万元为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对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挪用公款罪未遂的认定标准
法律分析:挪用公款未遂的认定: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否属于国家工作人员;2、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挪用公款行为;3、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否为从事非法活动性、进行营利活动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性这三种类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如何判决新刑法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既遂
人民法院对于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既遂的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最新判刑标准为:
1、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既遂的,一般应对其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
2、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的犯罪情节,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何确定挪用公款罪的既遂标准?
在刑法中,挪用公款罪既遂量刑标准的规定有:
1、构成挪用公款罪既遂的,一般处以五年以下有期或者拘役;
2、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
3、挪用公款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拒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者无期;
4、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挪用归个人使用的,应当从重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