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适用条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9-28 21: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死刑适用条件的法律规定是只对有犯罪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判决后必须要经过复核程序批准。会停止执行死刑的情形有犯罪分子具有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且需要改判的,犯罪分子怀孕的等。
一、
死刑适用条件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死刑适用条件的法律规定是如下的:
1.只有犯罪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才可以被执行死刑,即危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以及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情节极其恶劣的犯罪分子。
2.死刑案件宣判后,必须经过复核程序批准。根据刑法规定,除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的以外,死刑应当申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它对于保障死刑的正确执行,防止冤案错案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有什么情形会停止执行死刑
找法网提醒您,存在以下情形时停止执行死刑:罪犯可能有其他犯罪的;共同犯罪的其他犯罪嫌疑人到案,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共同犯罪的其他罪犯被暂停或者停止执行死刑,可能影响罪犯量刑的;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罪犯怀孕的;判决、裁定可能有影响定罪量刑的其他错误的。

三、
死刑立即执行的程序是什么
1.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死刑执行命令。
2.原一审人民法院在接到由上级人民法院移交的死刑执行命令后,应当在7日以内交付执行。
3.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4.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5.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6.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7.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8.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死缓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法律如何规定
死缓的适用条件:死缓适用于罪行及其严重应当判处死刑,但是又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的犯罪分子。法律规定可以缓期两年执行,期间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可以立即执行死刑,减为无期徒刑或者减为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适用死刑的条件是什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死刑的适用标准如下:
1、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对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依法开展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促进因民间纠纷激化导致犯罪的案件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谅解协议,尽量依法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适用死刑的条件是什么,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死刑的适用标准如下:
1、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按照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对具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的,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均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2、依法开展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促进因民间纠纷激化导致犯罪的案件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谅解协议,尽量依法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