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支付工资必要的证据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9-13 16: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要求支付工资必要的证据主要包括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出工人员名单、拖欠劳动报酬具体数额的证据等。拖欠工资仲裁时效期限为一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一、

要求支付工资,必要的证据有哪些

  要求支付工资必要的证据如下:

  1.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

  2.关于劳动仲裁委员会对起诉方裁决书送达日期的证明;

  3.双方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其他关于雇佣关系的证明;

  4.工作起止日期的证明;

  5.出工人员名单;

  6.出工人员劳动天数及应得工资额的证明;

  7.拖欠劳动报酬具体数额的证据;

  8.其他证据。

二、

拖欠工资仲裁时效是多久

  拖欠工资仲裁时效期限为一年的时间。拖欠工资引起的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前置,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支付工资

三、

工资支付的方式

  1.工资应当以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2.企业应将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劳动者本人因故不能领取工资时,可由其委托亲属或他人代领。

  企业可委托银行代发工资。

  3.企业应当书面记载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姓名以及有关的签收手续,并应保存两年以上备查。企业不管以何种形式支付工资都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

  企业应当按月支付工资,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也可以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支付工资的具体日期,由企业与劳动者约定,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距节假日或休息日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关于年薪制的,企业应当每月预付工资,年终结算。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不发工资起诉需要哪些证据,法律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不发工资,起诉的需要的证据具体如下: 1、能证明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等等。2、能证明拖欠工资的证据。包括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或有公司负责人的录音录像等。 3、能证明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证据。包括考勤记录、派工单、证人证言等。 劳动争议工资的证据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但是,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届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发生劳动纠纷的,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处理,对仲裁结果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不发工资起诉要的证据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不发工资,起诉的需要的证据具体如下: 1、能证明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等等。2、能证明拖欠工资的证据。包括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或有公司负责人的录音录像等。 3、能证明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证据。包括考勤记录、派工单、证人证言等。 劳动争议工资的证据应当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但是,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届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发生劳动纠纷的,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处理,对仲裁结果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拖欠工资投诉需要的证据是什么呢
拖欠工资投诉需要的证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存在关系的证明,如:有效的劳动合同;若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提交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一般拖欠工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律师解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