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有什么区别
更新时间:2023-06-29 08: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区别有职务发明为当事人执行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非职务发明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职务外完成的发明创造。职务发明的评判标准是以单位的业务范围划分。
一、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有什么区别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区别主要在于:当事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而非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职务之外没有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二、
职务发明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1.以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划分。即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发明创造,均认为是职务发明。从单位的角度看,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其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完成的一切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行为均属于履行职务。
2.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3.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4.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5.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三、
非职务发明专利权人是谁
非职务发明专利权人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如果一项非职务发明创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明人、设计人共同完成的,则完成发明创造的人称之为共同发明或共同设计人。共同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取得的专利权归全体共有人共同所有。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找法网提醒您,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何谓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区别主要在于:当事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而非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职务之外没有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法律依据:《专利法》第六条<br/>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br/>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br/>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什么是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区别主要在于:当事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而非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职务之外没有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法律依据:《专利法》第六条<br/>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br/>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br/>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区别
若该发明创造成果是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比如资金、设备、未公开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即便该发明创造不属于发明人的工作职责或工作任务,也属于职务发明。若该发明创造成果属于非职务发明,即便用人单位帮助垫付申请费,其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仍属于发明人。
发明人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借款关系,有相反约定或证据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