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中哪些属于公民隐私保护内容
更新时间:2023-07-02 07: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个人信息中属于公民隐私保护内容的有个人的通信秘密、身体缺陷以及生活习惯等。需要注意的是,侵犯隐私权的情形有进入他人的私人住宅或拍摄他人的私密部位等。
一、
个人信息中哪些属于公民隐私保护内容
个人信息中如下属于公民隐私保护内容:
括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薄、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自己的秘密不愿让他人知道,是自己的权利。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个人生活的秘密,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一定范围之外的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都属于个人隐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二、
侵犯隐私权的情形
找法网提醒您,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三、
侵犯隐私权的诉讼时效
侵犯隐私权应该及时起诉,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不予受理。去法院起诉,只要符合起诉条件的一般都会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财产信息是指什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财产信息需及时处理。如信息泄露,应首先报警,并向相关机构报告。同时,收集证据,如通讯记录、交易凭证等,以证明信息被非法获取或使用。若遭受经济损失,可依法起诉侵权者,要求赔偿。
法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什么?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构成犯罪的认定:
1.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
2.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以窃取、收买等方法大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
3.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为故意。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并可能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或提供给他人,将依照前述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同样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单位犯上述罪行,将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款规定处罚。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解释原文内容是哪些?
可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
(一)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三)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相关公民信息管理制度;
(四)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