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权侵犯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01 09: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商标权侵犯需承担的民事责任是赔偿损失、停止侵害以及恢复原状等。侵犯商标权的情形有行为人没有取得权利人的许可而使用与其注册商标一样的商标、或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等。
一、
商标权侵犯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哪些
商标权侵犯需承担的民事责任有: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二、
商标权侵权的情形
找法网提醒,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商标侵权情形如下: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2.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
3.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
4.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5.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6.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
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

三、
商标权侵权的诉讼时效
商标侵权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侵犯商标权纠纷
商标权被侵犯后的处理方法:
1. 自行协商处理:当事人双方可以就纠纷进行协商,寻求解决方案。
2. 申请调解:若双方不能就纠纷达成协商的,可以申请有关组织进行调解。
3. 申请仲裁:根据约定申请仲裁,以寻求法律上的解决。
4. 提起诉讼:若上述方法均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对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解决,或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部门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后,将采取以下措施:
1. 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 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
3. 根据违法经营额进行罚款,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不足五万元的,可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4.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
5. 对于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如果能证明该商品是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
侵犯商标专用权会承担什么民事责任
侵犯商标权要承担的民事责任有: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br/>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br/>
(一)停止侵害;<br/>
(二)排除妨碍;<br/>
(三)消除危险;<br/>
(四)返还财产;<br/>
(五)恢复原状;<br/>
(六)修理、重作、更换;<br/>
(七)继续履行;<br/>
(八)赔偿损失;<br/>
(九)支付违约金;<br/>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br/>
(十一)赔礼道歉。
侵权商标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包括:<br/>
1、民事责任,侵权人应当按照商标权人的实际损失数目支付赔偿金;<br/>
2、行政责任,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处罚;<br/>
3、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款 <br/>
有本法第五十七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br/>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