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造成的法律行为后果如何
更新时间:2023-09-23 16: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驱逐出境造成的法律后果是十年内不得入境。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有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具体适用哪种需要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和情节、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考量。
一、
驱逐出境造成的法律行为后果如何
驱逐出境的后果是十年内不准入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法》 第八十一条
外国人从事与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动,或者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法规规定,不适宜在中国境内继续停留居留情形的,可以处限期出境。
外国人违反本法规定,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部可以处驱逐出境。公安部的处罚决定为最终决定。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
二、
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有什么
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有两种:
1.独立适用。它是针对那些犯罪情节比较轻的外国人,没有必要判处主刑的,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
2.附加适用。它是针对那些犯罪性质比较严重、判处了主刑或者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可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适用驱逐出境。
找法网提醒您,在我国驱逐出境的适用方式比较灵活。对犯罪的外国人不一定要适用驱逐出境,而是不仅要根据案情,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而且还要考虑我国与所在国的关系以及国际斗争的需要加以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五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三、
驱逐出境和遣返的区别
找法网提醒,驱逐出境和遣返的区别有:
1.驱逐出境是一种刑罚,而遣返不是。
2.造成的后果不同。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自被驱逐出境之日起十年内不准入境。而被遣送出境的人员,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一至五年内不准入境。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驱逐出境,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和适用方式
驱逐出境的适用主体是在我国犯罪的外国人,适用方式是单独适用或者附加适用,可以先由执行机关查验被执行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替代护照的身份证件等证照;然后收缴允许其在我国居留的证件;再由其本人或者本国的使、领馆负责其机票、车票等费用,最后将其送出境外。<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五条<br/>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br/>
第三十六条<br/>
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驱逐出境有哪些方式,驱逐出境的量刑如何适用
驱逐出境的具体方式为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附加适用针对的是犯罪性质比较严重、判处了主刑或者其他附加刑的外国人,可在主刑执行完毕后适用驱逐出境。<br/>
法律依据:<br/>
《刑法》第三十二条<br/>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br/>
第三十三条<br/>
主刑的种类如下:<br/>
(一)管制;<br/>
(二)拘役;<br/>
(三)有期徒刑;<br/>
(四)无期徒刑;<br/>
(五)死刑。
<br/>
第三十四条<br/>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br/>
(一)罚金;<br/>
(二)剥夺政治权利;<br/>
(三)没收财产。
<br/>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br/>
第三十五条<br/>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