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的证据形式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3-07-01 07: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案件的证据形式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笔录。行政诉讼需提交原告的身份证、起诉状、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材料。
一、

行政案件的证据形式有哪些

  行政案件的证据形式有:

  1.书证,即以文字、符号、图案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者行为的书面材料;

  2.物证,即以物品、痕迹等客观物质实体的外形、性状、质地、规格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二、

行政诉讼需提交哪些材料

  行政诉讼需提交以下材料:

  1.原告的身份相关信息;

  2.被诉行政行为的证明相关材料;

  3.起诉状;

  4.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材料;

  5.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四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交以下起诉材料:

  (一)原告的身份证明材料以及有效联系方式;

  (二)被诉行政行为或者不作为存在的材料;

  (三)原告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材料;

  (四)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由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代为起诉的,还应当在起诉状中写明或者在口头起诉时向人民法院说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基本情况,并提交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代理权限证明等材料。

行政案件

三、

行政诉讼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诉讼程序具体是:

  1.首先要确有管辖权的法院;

  2.原告要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3.人民法院在立案之日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4.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通过审理作出判决。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行政案件咨询
行政案件是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经行政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立案处理的行政争议。行政争议一经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受理,即变为行政案件。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受理行政争议的前提是行政争议事实的存在和作为行政相对人一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起。根据对行政争议进行处理的机关的不同,行政案件可分为以下两类: 1. 行政机关自行处理的行政案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不当,向该行政机关或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法定机构提出申诉或控告,上述机关受理并予以解决的行政案件。 2. 行政诉讼案件,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判的行政案件。对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机关自行处理的行政案件,还可依法由人民法院予以审理和裁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行政诉讼的证据应该包括哪些
行政诉讼的证据种类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以及勘验笔录、现场笔录。行政诉讼中的各当事人如果要收集证据的,必须符合上述法定的证据种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 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
行政案件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八种。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要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证据使用。&lt;br /&gt; 法律依据:&lt;br /&gt;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三条&lt;br /&gt; 证据包括:&lt;br /&gt; (一)书证; &lt;br /&gt; (二)物证; &lt;br /&gt; (三)视听资料; &lt;br /&gt; (四)电子数据; &lt;br /&gt; (五)证人证言; &lt;br /&gt; (六)当事人的陈述;&lt;br /&gt; (七)鉴定意见; &lt;br /&gt;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lt;br /&gt; &lt;span&gt;《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lt;/span&gt;第三十四条&lt;br /&gt;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lt;br /&gt;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五条&lt;br /&gt; 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