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无罪推定原则
更新时间:2023-09-15 06: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证明无罪推定原则包括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以及疑罪从无规则。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主要现在两个方面,具体是定义不同、确立的意义不同。
一、
如何证明无罪推定原则
证明无罪推定原则如下:
1.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一项国际通行的法治原则,不仅被法治国家的国内法确认,而且被一系列国际法文件认可,成为最低限度的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法律快车提示,《刑事诉讼法》第50 条正式作出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法律规定。
2.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对于控诉机关处于弱势的诉讼地位,这是因为控诉机关的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公权力。
3.疑罪从无规则
“疑罪”,即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存有疑问或不足以证明其有罪,司法机关在此种情形之下即身处一个两难的境地,它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也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
二、
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
找法网提醒您,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的区别:
1.定义不同:无罪推定,简单地说是指任何人在未经依法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2.确立的意义不同:确认无罪假定原则,有利于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问题;“疑罪从无”作为无罪推定原则的一项具体内容,其意义在于: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

三、
刑法中的无罪推定
1.起诉前处于犯罪嫌疑人的地位,被起诉后则处于被告人的地位,从而避免将其视为“有罪者”、“人犯”或“罪犯”。
2.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公诉人负有提出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或无罪的义务。
3.疑罪从无,即公诉人不能提出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被告人的罪行,法庭经过庭审和补充性调查也不能查明被告人有罪的事实,那么就只能判定被告人无罪。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我国实施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吗?
是的,实施无罪推定。具体操作包括:确保法院在审判前将被告人视为无罪;举证、质证和认证程序必须依法进行;若无法认定有罪,则按无罪处理;若罪行轻重无法确定,则按罪轻处理。
我国实行的是无罪推定原则吗
法律分析: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通行的一项重要原则之一,是国际公约确认和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它也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是指“未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前,推定被控告者无罪”,但在中国的司法实践领域,还并未全面承认无罪推定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无罪推定原则表现为诉讼中证据不足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时,应当作无罪处理;控诉方承担证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自证其罪;任何人本身都不能成为自己追诉的对象。并且未经法院判决,不能认定任何人有罪。
<br />
法律依据:<br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br />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br />
《刑法》第三条 <br />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