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二审中的新证据如何解释
更新时间:2023-06-04 09: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案件二审中的新证据解释是在举证期限内已客观存在、有条件取得、在举证期限内因客观原因未能取得的证据等。民事诉讼二审期限法律规定是二审的审理期限一般是三个月,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延长。
一、
民事案件二审中的新证据如何解释
民事案件二审中的新证据解释如下:
1.是在举证期限内虽已客观存在,但未被当事人知悉,掌握的证据。
2.是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且有条件取得,因不了解其证据价值而未提出的证据,但法院已经予以释明的除外。
3.当事人知道证据的存在,但在举证期限内因客观原因未能取得的证据。
4.是为了反驳对方的主张或举证,而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的证据。
5.是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法院准许延期,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不审理该证据可能导致裁判明显违反客观事实的。但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未能在期限内提供证据的,应明确排除在“客观原因”之外。
二、
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
民事诉讼二审审理期限是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三、
民事诉讼二审可以书面审理吗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诉讼二审可以书面审理,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对于二审案件,应当开庭审理,对于下列的二审案件,可以进行书面审理:
1.不服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裁定的;
2.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
3.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
4.原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需要发回重审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二审终审的民事案件
您好,我国民事案件实行二审终审制,但如果判决真的有错误,还有救济途径就是再审,当事人可以向终审的上一级法院提起再审申请。
民事案件二审希望大不?
根据法律规定,二审的民事案件自立案到审结一般是三个月,实践中当庭宣判的少。 民事诉讼法中二审程序如下: 我国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
(二)原判决适用法律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本条是关于对不服一审判决上诉案件如何处理的规定。依该规定,二审法院根据一审法院就案件的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履行法定程序情形的不同,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结果,既可以是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或者依法改判;也可以撤消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民事案件二审改判几率
民事二审改判的几率,要看是否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二审裁判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