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病毒罪怎么判
更新时间:2023-09-06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传播病毒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造成的情节轻重程度不同判处不同期限的有期徒刑。生活中传播病毒的途径有在人多密闭的空间利用飞沫传播,通过水、食物传播。
一、
传播病毒罪怎么判
传播病毒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引起病毒传播可能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该罪的量刑规定是,后果较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
(二)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
(三)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
(四)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五)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二、
生活中有哪些传播病毒的途径
找法网提醒您,生活中的传播病毒途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人多又较为封闭的空间,利用空气媒介传播。如飞沫和气溶胶等形式的传播。
2.通过交换频繁或接触频繁的媒介来传播,比如钱、门把手、电梯按钮、快递包裹、外卖包装等。
3.通过远距离迁徙动物或聚居性、社交性动物进行传播,比如人、蝙蝠、野猫、候鸟、老鼠、蟑螂、蚊子等。
4.通过水、食物进行传播。

三、
传播病毒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传播传染病罪判几年
法律分析:故意传播传染病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会判刑多少年,要依据犯罪情节而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该怎样判罚
我国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的处罚标准为: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br/>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会怎么判罚
犯了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既遂的处罚:<br/>
1、构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既遂的,一般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r/>
2、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的,则应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br/>
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r/>
第十三条<br/>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