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诉讼代理人
更新时间:2023-09-02 21: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名词解释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权限内,代理他人进行诉讼活动,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民事诉讼的原告被告等都可由他人代理诉讼。诉讼代理人提交委托书需要写明委托双方的基本信息、委托事项等。
一、
名词解释诉讼代理人
名词解释诉讼代理人指的是在代理的权限内,代理被代理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代理人代表诉讼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在中国,除法律规定必须由当事人亲自进行诉讼的案件外,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均可由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
二、
诉讼代理人提交委托书怎么写
诉讼代理人提交委托书如下写:
1.要写明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现住址。如果委托人是法人的,则应写明法人的全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等情况。
2.委托的事项一定要写得明确、具体。找法网提醒您,在民事代理中,代理人受托的事项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
3.委托的权限范围,是代理人实施代理行为有效的依据,律师代书时一定要写明确。
4.特别授权委托书如果是公民之间的,应当办理公证,以确保委托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
民事诉讼代理人和民事代理人的区别
民事诉讼代理人和民事代理人的区别:
1.代理的内容不同:民事诉讼代理人代理的是民事诉讼行为;民事代理人代理的是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产生的后果不同:民事诉讼代理人代理的后果是导致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同法院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民事代理人代理的后果是导致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3.代理的对象不同:民事诉讼代理人代理对象是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民事代理人代理对象是参加民事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指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有下列权利:有权代理当事人和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有权调查收集相关的证据;有权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权利。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br/>
法律依据:<br/>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br/>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br/>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br/>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br/>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br/>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br/>
第六十条<br/>
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br/>
第六十一条<br/>
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
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