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5-18 08: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关联性。需要注意的是,民事诉讼的证据包括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以及当事人的陈述等种类。法院在调取证据时需要遵守依法取证等原则。
一、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什么意思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如下意思:
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
1.真实性是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真实的,不是出具证据的一方有意伪造的,同时其中的内容是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的。
2.证据的合法性是指:
(1)该证据符合证据的法定形式,民事诉讼证据有八种法定形式,凡不符合这八种法定形式的都不具有合法性;
(2)该证据符合形式上的要件。
3.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二、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找法网提醒您,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种:
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所有的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三、
民事诉讼证据收集的原则
1.依法取证原则。
调查证据必须依法进行,采取法定形式。以一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取证过程中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不具备真实性、合法性的证据材料,是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
2.及时取证原则
人民法院进行证据调查时,应在合理期间内进行,以免随着时间推移证据被破坏或者灭失,对于难以保存和固定的证据材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全。
3.全面取证原则
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应该在中立客观的立场,对于需要调查的证据尽量全面调取,以求充分还原事实。对于案件的认定在当事人条件所限无法调查时,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有权利要求相关机构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证据三性指的是什么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三性”是评判证据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1. 真实性是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真实的,没有受到任何人为的篡改或伪造。
2. 合法性是指该证据符合证据的法定形式,即该证据必须是法律规定的合法证据形式,如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并且该证据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如签字、盖章等。
3. 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即证据能够证明待证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
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如果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民事诉讼法》证据的三性指的是什么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包括:
1. 真实性: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应当是客观真实的。
2. 关联性: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3. 合法性:指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包括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以及证据的形式必须是法律规定的形式。
只有在法庭上经过质证,符合这三性的证据,才能被法庭所采纳,成为定案的依据。
民事诉讼中的三性证据是什么意思?
民事诉讼证据的“三性”是指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是指一份证据本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真实的。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该证据符合证据的法定形式;该证据符合形式上的要件。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联系。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