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有什么不同吗

更新时间:2023-08-26 12: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的不同,就在于两者与要约的关系不同,要约人指的是发出要约的一方,而受要约人是指接收要约的一方,另外,两者产生的法律后果也不同。
一、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有什么不同吗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有以下不同:

  1.与要约的关系不同。要约人是发出要约的人,受要约人是接收要约的人;

  2.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要约人发出要约后,仅是作出了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但受要约人作出有效的承诺后,合同成立。

二、

合同要约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合同要约的构成要件包括下列内容:

  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提出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并唤起相对人的承诺,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

  2.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找法网提醒您,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

  3.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

  4.要约内容必须确定和完整。

  5.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

三、

对要约的拒绝

  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后,通知要约人不同意与之签订合同,则拒绝了要约。在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该要约失去法律效力。但是,受要约人的通知中,可能明确地说明拒绝要约,这当然没有疑问。但有的通知中,既没有说明接受要约,也没有明确拒绝要约,也没有明确提出反要约。这时,要根据该通知的具体内容进行判断,搞清楚受要约人究竟是什么意思。比如,回复中仅仅是询问价格有没有降低的可能?是否能提前几天交货等,这种答复不足以证明受要约人拒绝了要约。

  如果受要约人的回复没有作出承诺,但提出了一些条件,要约人在规定期限内仍不作答复,可以视为拒绝要约。按照商事通则的解释,视为“默示拒绝”。商事通则对默示拒绝还举了一例说明:甲收到了乙发出的要约,其中规定该要约两周内是不可撤销的。甲通过邮件回复提出了部分不同的条件,对此乙不予接受。尽管离期限届满还有几天时间,但甲可能不再承诺原来的要约,因为通过发出反要约,甲实际上默示地拒绝了原来的要约。

  也有这种情况,受耍约人拒绝了要约,但又反悔,这时可以撤回拒绝的通知,但撤回拒绝的通知也应象撤回要约一样,必须在拒绝的通知到达之前或者同时到达要约人。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5319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区别是什么
要约人和受要约人区分如下:发出要约的人称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称为受要约人或相对人。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法律依据:《
要约人撤销要约,但是受要约人不知情,这时要约还有效吗?
你好,需要看要约人如何撤销的,如何送达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要约已到达受要约人,这时要约人可以撤回要吗?
要约可以撤回。要约撤回,是指在要约生效之前,要约人使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为了尊重要约人的意志和保护要约人的利益,只要要约撤回的通知先于或同时与要约到达受要
劳动法规定如何结算自动离职工资
你好,按实际上班天数发放
但法院已经解除了冻结。为什么微信不能使用?
你好,现在资金是否能流动呢?零钱冻结是不会丢失的,但是如果后期法律纠纷解决判决了会进行划拨或者填充抵债。描述的不是很清楚,可以详细说说
我是一名暑期工人,如果老板不发工资,能不能拿回工资。如果我没有签合同,是否有效?
不发工资的话,劳动者可以去找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话可以举报、投诉或者仲裁。对没签合同的,可以提供工资条、工作牌等证据证明的。
刑事传唤延长谁批准
一、刑事传唤延长至24小时谁批准?1、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
收养孩子不能办北京户口吗?
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内容主要为收养人收养孩子的具体登记行为规范。根据其具体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收养子女或者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相关文书下载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